在日語和韓文中,“稱呼”即有明確的親疏之分,但對熱情且較不拘小節的大部份台灣人來說,似乎會比較喜歡直接喊名字,彷彿這樣就能拉近距離、比較有親切感。
但…是我比較怪嗎?還是我心防太重?我一直不太喜歡不熟的人直接喊我的名字,特別是在職場上…
不過,或許是以往的工作經驗都在竹科,仔細回想起來,會互喊本名的狀況似乎極為少見,同事們之間都是喊英文名字居多,所以像一些常見的英文名:Amy、David…等,就經常會有撞名的時候,導致每次大家後來都要以「David Lee/David Lin」來區分,有時也會有寄錯email的烏龍事件發生。
所以有人就會抱怨了,幹嘛要學洋人硬要取個英文名來互相稱呼?為什麼不能用本名?
以往聽到類似抱怨時,我偶爾也會思考這個問題,但坦白說,我其實喜歡這樣吶…特別是現在換到傳產業以後,更是有著莫名的感觸。
不知是否科技業和傳產業的風氣真的不同?在現在的公司,即使我在自我介紹時,向大家表達『稱呼我xx-xx(英文名)即可』,但很奇妙的,大家還是會喊我的本名,我也無法讓他們改過來。
我不喜歡自己的本名嗎?
不是,我喜歡,可我不喜歡非親人和朋友這麼喊我……
這種心態可能許多人不能理解,說實話真要我說出個什麼所以然來,我也無法表達的很清楚,只是…聽著“圈圈外”的人狀似親蜜的這麼喊,我總是無法習慣、甚至還會帶有著一絲不耐煩…
“圈內、圈外”──或許我真的把界線劃得太過清楚,但直到目前為止,我也不會別的生存方式了,“圈外”發生什麼事,我不想管、也不想理,只有這樣,我才能勉強站著…
而稱呼的方式,可說是一種劃分和界線,所以…別再喊我的本名了,我不希望那些有利害關係的人進來我的圈圈,別跟我裝熟,我們真的一點都不熟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