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 4-洞爺湖→觀光果園採果體驗→北極星(北斗號)特急列車鐵道之旅(洞爺往登別)→登別尼克斯海洋公園登別熊牧場→地獄谷→登別「極樂通商店街」→夜探「鬼火之路」(個人行程) →宿登別第一瀧本館

登別的熊牧場,裡面飼養了許多的蝦夷棕熊。
蝦夷棕熊是生活在北海道中體型最大的動物,自古以來被愛努(也有人音譯為阿伊努)民族信奉為「神」,現在約有兩千頭蝦夷棕熊生活在北海道,但數量正逐年遞減中。而熊牧場自1958.08開始專門觀察及研究蝦夷棕熊,在牧場裡的棕熊,由初期飼養的八頭開始增加到現在的一百多頭,在飼養和繁殖上有著不錯的成就。

 


一進入到熊牧場山釐下的購票處,前面就立著顯目的熊標本,體型相當高大。

 


牧場位於棕熊山的森林裡,需要搭登山纜車上去。

每隔15秒出發的登山纜車是連接棕熊牧場與登別溫泉街唯一的交通工具,一輛可負載6人,登上山頂約需時5~7分鐘。

 


第一牧場裡的熊,這裡都是公熊,體型較大。

公熊與母熊被分隔並各自生活在第一及第二牧場裡,遊客們可購買飼料餵食,飼料一包是日幣100元。

話說我在進第一牧場前,就已買了5包飼料,並分給家人們,老媽還很訝異一向小氣的我竟然一買就買5包。
嗯…實在是覺得牠們有些可憐,在行前就查過資料的我,早就知道牠們吃不到多少,所以只好在能力範圍內多買一些了。


為什麼吃不到多少?看以下這張照片就知道了,整個牧場裡,到處都是烏鴉,隨時虎視眈眈的準備搶食。

 


為了要吸引人的目光和得到食物,卯足了勁擺出像跳舞一樣的姿勢。

 

但是…丟的飼料中大約有一半會被烏鴉搶走,甚至還在拋物線都還沒完成時就在空中被攔劫走了,看了就很生氣。


 

這是每頭熊的基本資料簡介,不過光這麼看一下,還是沒辦法分出來誰是誰。




第二牧場,這裡則是母熊的天下,母熊的行動較為活躍且機敏,故較受遊客們歡迎。

 

 

爬的高比較容易搶的到東西吃?還是被首領趕過來的?

沒錯,在牠們之中是有階級之分的,有句話說叫「物競天擇」,為了搶食,彼此間的鬥爭是很明顯的,那些位在坑裡或站立位置較遠的,想必是比較弱勢的一群,當時我們還親眼看到了棕熊們打了一場,吼叫的聲音還挺嚇人的,遊客們也都有點看傻,之後丟飼料時,就會特別注意盡量丟準一點,免得正好落在很尷尬的位置又讓牠們打起來。



被擠到較遠之邊緣地帶的熊,所以我和弟弟刻意往那方向丟了很多次。

 



給我食物吧!拜託拜託~(舉手&雙掌合十)



不知道這些姿勢牠們是從哪裡學來的,不過據管理員說是牠們長久以來為了討遊客歡心自然而然學會的,從沒人教過。

 

 

後面這隻就更怪了,舉起了雙腳,真是什麼怪樣子都出籠了。

 

說實話,看了牠們的樣子,真的覺得有點可憐,這麼多頭體型龐大的動物卻被關在這麼小一個地方,環境也不算好,現場可說是臭氣沖天,不論是下雨或大太陽,牠們也都被限制在那無處可跑,令人覺得有些不忍。

可是我也明白,如果不是人類飼養著、繁殖著牠們,可能棕熊不久後就將瀕臨消失或絕種,只是回頭想想,逼的所有生物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快速銳減的,不正是人類嗎?

 

棕熊博物館,這是世上唯一以棕熊為主的博物館,館內陳列了超過500多件的寶貴資料,藉由展示骨骼標本、介紹棕熊生態、習性和相關紀錄,讓遊客可更深入了解棕熊的一生。

 


離開牧場,繼續往森林裡的其它處前進,登上了俱多樂湖展望台。

 

美麗的湖(俱多樂湖)

它是位於支笏洞爺國立公園特別區域的圓形火口湖,周長約8公里。水質為全日本第一、透明度第二、近似圓度第一位。
如此美麗的湖泊,令人很想到湖邊去走走,實際去體會一下它的清澈透明,但不論是團體或自助旅行,一般大部份都是上熊牧場的展望台眺望欣賞此湖。

不過根據我自己查到的資料,其實湖邊是有觀光道路的哦!可搭「道南巴士」前往,只是到2009.3月期間是禁止通行的,等解禁後,非冬期的時間裡想前往觀光的話,可以和登別的地獄谷排在一起 ^^

註:冬期(一般是11月下旬~3或4月下旬)時會封路,所以想去的人最好先用網路查詢當年的封閉期間,像2009年就是封到3月為止。

參考網站:
1. Yahoo Japan地圖:
http://map.yahoo.co.jp/pl?type=scroll&lat=42.49083333&lon=141.173795&sc=7&mode=map&pointer=on&home=on


2. みずうみ遊歩隊-湖(俱多樂湖):http://page.freett.com/badger/lake/kuttara.htm


3. 登別溫泉散策map:http://www.city.noboribetsu.lg.jp/spa/jigokumap.html



除了上述景點外,還可一道參觀愛努民族村(5月~10月)。
愛努族(アイヌ Ainu) 是居住在庫頁島和北海道的原住民,有自己的神話故事和信仰。在愛努語中,「アイヌ」是「人」的意思。但是現在很多愛努人不喜歡「アイヌ」這個稱謂,而希望人們稱他們為「ウタリ」(Utari,愛努語中「夥伴」的意思),在官方的正式文獻中,則「アイヌ」和「ウタリ」這兩種稱呼都可以被找到。

 

將明治時代初期ウタリ族的建築物生生活方式重現




在這裡可以參觀古時ウタリ族的住屋及手工藝之外,也可欣賞或親身體驗其傳統舞蹈,買到愛努風味十足的木雕工藝品,或是換上民族服裝拍照留念,挺有趣的。


+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遊記之外─

愛努族為人權奮鬥的過程和辛酸,讓我心有戚戚焉,總覺得台灣人為了爭取人權和「名字」被國際承認的情況,有些類似啊…

2008年時,日本政府終於承認了アイヌ Ainu的地位,無疑是劃時代的一頁,至於究竟是以現行的アイヌ Ainu稱呼、還是希望爭取更名為ウタリ Utari,就要看他們接下來族內如何取得共識和繼續努力了。

只是…台灣的名字和地位,究竟何時才能被承認呢?


延伸閱讀:

2008/6/7自由時報:
愛努族 日承認原住民地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nget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